第380章哎哟,这么巧,你在这里逛青楼?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等应天府推行普及银票,商税也可以并入到税务部了。

    而且商税的收取规则要改,现在的商税收取明显是不合理的,完全不合理。

    这是后话了。

    崇祯跑到镇淮桥也买了一份报纸。

    明朝印刷业的普及,给书本和报纸都提供了土壤。

    崇祯这一看下来,才知道,今日一大早,皇家票号南京分号在承恩寺附近开设了,那里离应天府衙门也很近。

    许多人已经结伴而行,开始往那附近赶去。

    想来是去用银子换银票的,毕竟现在是缴纳秋税的时候,用银票缴税,肯定是不亏的,是多久就给多少。

    看到这样的场景,崇祯感到欣慰。

    以后银票普及,不仅仅是缴税方便多了,商业也会更加方便。

    崇祯继续往前走着,他仔细观察着南京城的民生。

    南京的人土风情与北京大有不同。

    张晨刚穿越过来的时候,他记得北京城可以用脏乱差还形容,路边乞丐遍地,民间一些普通人为了生活,把自己阉了想进宫做太监。

    还是他后来在宫里大肆清理太监和宫女,将那些人都安排到大明制造局去,才消化了臃肿的宫女和太监群。

    而南京这边显然大不相同,他随处可见正在交谈买卖的商贾。

    古代对商人的压制,是21世纪的人无法想象的。

    士农工商,商排在最后一位。

    不过到了明朝中期,社会多元化,粮食产量增加,社会商业蓬勃发展。

    尤其以南方为主,南方不仅仅普通人家经商,连贵族和官员也不排斥经商,并且很热衷。

    这与北方的传统农耕社会形成鲜明对比。

    在北方各省,大家还是很歧视商人的,更多的是以入仕为荣。

    若是听哪一家是做买卖的,即便很有钱,也会看不起那家人。

    崇祯还看到秦淮河上,络绎不绝的货船,在码头停靠,一箱箱货卸下来,搬运工们满头大汗。

    一边还有商人正在跟搬运工结算,然后再找托运的将货拖运到指定的地方。

    大明朝的官府是有修建专门的场所供商人们囤货的,这是朱元璋时期就有的规矩。

    大明朝商税中的塌房税,就是囤货交的钱。
    第(2/3)页